第二十章 良宵 (第2/3页)
大夫,许多观点简直一模一样,听徐九彦的一些议论,尤其是性别观念,简直以为是穿越到了古代中国。 要说这几十年,高丽的朱子学是兴起了,林熙仁虽然是在猪坂桥,然而谁让这里有徐九彦这么一个贫困的学者呢,高丽儒家知识分子,因此她便把诸如“权溥”、“李齐贤”、“李穑”的名字都知道了,这些人就是阐发中国的儒学,主要是朱熹的学说,朱熹的书在开京的书店,已经很是泛滥了。 林熙仁对朱熹的哲学没有深入研究,二十一世纪,倒是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,说朱熹其实不像一直批判的那样,很多话不是朱熹的原话,一些事情也不是朱熹干的,大有“新时代重新认识历史”的架势,林熙仁没有那样的哲学头脑,也不耐烦把那些厚厚的古文一本一本地看,只是在这个时空,看到满眼的朱熹,听到的也是有关朱熹的议论,她就本能地感到头皮发紧,“程朱理学”啊! 朱熹的具体观点她不是很关心,也不想去探究朱熹究竟是不是被冤枉的,但是这一种社会气氛对自己会造成怎样的影响,林熙仁可是很在意的,特别警惕朱熹,涉及到自身生存的问题,和她扯怎样的哲学思辨都没用。 虽然并不是经常如何的深谈,不过徐九彦对具介屎的态度她可是知道的:“很可悲,没有一个丈夫,需要自己在外面招待客人。” 要说在这样一个社会,“女强人”的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好过,尤其还是单打独斗,具介屎是个强悍到几乎野蛮的人,她并不是一个迟钝的人,但是她的感官在某些方面,确乎是努力封闭起来的,具介屎不像金精丽这样敏感,金精丽有的时候简直是有一点多愁善感,情绪非常丰富,具介屎是横下一条心,不管不顾,只是要生存下去,林熙仁是以为,如果具介屎能有一个人相互扶持,可以轻松一些,只不过这与是否在外面招呼食客无关。 徐九彦的观点再引申一下,他心中是怎样评价自己,也很难讲,“熙仁姑娘啊,虽然是个好大夫,不过每天坐在诊室里,见各种各样的人,实在很可怜啊,还要在男人身上按来按去,这样实在太不成体统了!” 两个人聊不多时,裴善实就将酱汤端了上来,林熙仁和金精丽也去厨房端菜肴,餐桌上摆好食物,林熙仁这时把礼物拿到裴善实面前:“婶婶,这一点东西请您收下,是蜂蜜和蜂蜡。” 裴善实乐呵呵地说:“哎呀熙仁啊,这可真是很重的礼!” 好大一罐蜂蜜呢,而且还有蜂蜡,自从那两场孛儿扎宴会,到现在市面上油蜜果也是紧缺,这个季节,花木凋零,蜜蜂都不能采蜜了,要吃新鲜蜂蜜得等到明年春天,更何况蜂蜜这种食品本来就贵呢,至于蜂蜡,也是很宝贵的,那些两班的宅邸之中,都是用蜂蜡来保养家具的,所以那些全权豪家族,不仅征索蜂蜜,也要蜂蜡,此时的蜂蜜和蜂蜡,就确实是很体面的礼物了。 然后三个人就开始吃饭,喝了一点烧酒之后,气氛愈发热烈起来,拍着手轮番唱起了高丽的小调,林熙仁兴奋地说:“将来有了钱,我要买玄鹤琴!” 金精丽笑着说:“原来熙仁也会弹琴吗?” 徐九彦就能弹玄琴,整天抱着那一把破琴弹来弹去,不是弹《西京》,就是弹《大同江》,都是特别有“教育意义”的曲子,《西京》是怀念箕子的,表达对君王的忠诚,《大同江》是说天下太平,大家都欢喜。 林熙仁懊恼地摇了摇头:“不会。不过我很喜欢玄鹤琴啊,将来一定要买一只漂亮的玄琴。” 《霜花店》画面印象深刻,里面高丽王弹的那一只琴实在太漂亮了,完全不同于自己印象中古代乐器的样子,琴身是很鲜明的褐色,上面绘着金色的花纹,相当的时尚啊。 林熙仁虽然很喜欢古色古香的格调,不过她觉得自己有一点“叶公好龙”,喜欢的并不是真实的古典,而是符合现代人口味的“仿古”,真正的古典总是让她感觉到,好像有点太沉重了,看着让人感觉发闷,所以她喜欢的就是这种经过重新设计的古风,已经成为新的潮流,是二十一世纪的时髦。 要说韩剧在推广韩国文化方面,那确实是相当给力,林熙仁就是因为看了那一部电影,从此迷恋玄鹤琴,起初她把那当成了中国的古琴,后来查了一下资料,才知道是叫做“玄鹤琴”的,林熙仁觉得,这个名字很美啊,真的很想学啊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